健康知識丨戶外出游要提防蜱蟲

文章來源:學習強國 作者:王金 點擊數:664 更新時間:2024-05-08

“五一”假期剛過,朋友們是否去戶外旅游了呢?目前正是外出賞花、踏青、露營的好時節(jié),但需要注意的是,每年的4月至10月是蜱蟲的活躍期,人們在戶外游玩、勞作遭遇蜱蟲叮咬的情況時有發(fā)生。醫(yī)護人員提醒,蜱蟲叮咬不可小覷,嚴重時可能致命,外出需謹防蜱蟲叮咬。

蜱蟲鉆進皮膚

蜱蟲不可硬拔

近日,衢州市民黃女士與朋友到山里挖春筍,回家后感覺左側背部發(fā)癢,皮膚上還有個小黑點在動彈。家人用鑷子沒拔下來,她便到衢州市人民醫(yī)院(溫州醫(yī)科大學附屬衢州醫(yī)院)就診。

“這是蜱蟲,幸好沒有直接拔掉。不然它的頭部斷裂在皮膚內,很容易引起感染?!斌w表包塊門診主治醫(yī)師鄭杰接診后告訴黃女士。隨后,鄭杰為黃女士安排了急診手術,先用局麻藥物將蜱蟲及周圍皮膚浸潤麻醉,之后將蜱蟲切取下來,縫合切口,并注射抗過敏藥物。

蜱蟲,又叫做壁虱、扁虱、草爬子等,是一種體形極小的蛛形綱動物。蜱蟲一般呈紅褐色或灰褐色,長卵圓形,背腹扁平。不吸血時,它們的體積只有芝麻到米粒大小,但吸飽血后會變得圓滾滾,猶如黃豆粒甚至更大。它們常常生活在草叢、灌木叢或樹木繁茂的地方,以及動物體表。

被蜱蟲叮咬后會導致局部紅腫及過敏,并伴有長時間的瘙癢、刺痛、燒灼感等不適。同時,還存在傳播疾病的風險,如蜱蟲能傳播森林腦炎,導致中樞神經受損;導致患者發(fā)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,引發(fā)多器官衰竭等。

“一旦發(fā)現(xiàn)有蜱蟲已經鉆入皮膚,不要生拉硬拽,以免拽傷皮膚,還易將蜱蟲的頭部留在皮膚內。應及時到附近醫(yī)院進行處理,并隨時觀察身體狀況,看是否會出現(xiàn)發(fā)熱、叮咬部位發(fā)炎、破潰及紅斑等癥狀。”鄭杰提醒,被蜱蟲叮咬后,還應及時到相關部門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,以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。

如何預防蜱蟲咬傷?

在進入草地、樹林等場所勞動作業(yè)以及野外郊游、野營、釣魚時,要做好個人防護,不要隨意在草地上躺臥。建議穿淺色和表面光滑的長衣長褲,袖口、領口、褲腿要扎緊,可穿連帽衣,戴上帽子。裸露的皮膚可涂抹驅避劑,如避蚊胺、伊默寧等,但要避開眼、口及皮膚破損處等部位。

野外活動結束后,要仔細檢查身體和衣物是否有蜱蟲叮入或爬上,發(fā)現(xiàn)蜱蟲后立即清除。盡量不要接觸蜱蟲的體液,不要用手捏、摁蜱蟲,如不小心接觸,應及時做消毒處理。在公園、山坡、草地等處遛狗回來后,一定要認真檢查,以免將蜱蟲帶回家里。應定期使用藥物對寵物進行體外驅蟲。

蜱蟲咬傷后要觀察7天至14天,如果出現(xiàn)發(fā)熱、頭痛、乏力等癥狀,應及時到綜合醫(yī)院感染科或傳染病醫(yī)院就診。